news
園區資訊晉人社廳發〔2023〕84 號
各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為進一步規范全省工傷認定有關工作,促進工傷認定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強化工傷認定風險防控,根據《工傷保險條例》《工傷認定辦法》《山西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等相關規定,結合工作實際,現就進一步做好工傷認定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建立部門協調制度。各級人社部門要會同公安、交通、衛健、應急、醫保、工會等部門建立工傷認定協調會議制度,及時向有關單位通報、交換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和業務經辦中的關聯信息,應當通過工傷預防聯席會議、安委會會議等平臺加強部門間溝通,特別是工傷認定結論需要以司法機關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結論為依據的,如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公安交通管理等部門的責任認定書、職業病診斷機構的職業病診斷證明、受到暴力傷害的公安機關或人民法院判決書或者證明等,要將這部分信息分類后及時與相關部門會商通報;與應急部門的信息共享比對按照《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和《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山西省防范瞞報生產安全事故行為規定的通知》(晉政辦發〔2023〕57號)有關規定執行;對個別疑難案件或爭議較大的案件,要加強與當地司法機關溝通協調,進一步統一思想,形成共識,做到關口前移,消除分歧,避免來回“翻燒餅”。
各級人社部門要充分利用“山西數字人社一體化平臺”,全面實現線上辦理工傷認定,積極探索構建大數據比對核查機制,通過數據共享和信息比對,從源頭上確保工傷認定結論及時、準確、完整,確保工傷保險基金安全。在保證數據安全的前提下,依托工傷保險省級統籌信息系統,借助共享公安、民政、衛健、醫保等部門的信息數據資料,規范開展信息比對。通過信息數據化平臺、定期交換信息臺賬等方式,打通壁壘,實現跨部門間數據共享比對,科學、有效、便捷查找出工傷認定所需信息,對符合認定工傷的加快辦理進度,對數據比對發現問題的,及時核實處理,為精準作出工傷認定結論提供客觀依據,有效維護工傷認定工作的公平公正、陽光透明,切實提升工傷認定工作水平和質量。
二、建立專家庫制度。各市、縣(市、區)人社部門要按照工傷認定管轄范圍分別建立工傷認定專家庫,針對案情復雜、矛盾突出、法律適用條款有爭議、可能引起行政復議和訴訟的工傷疑難案件,要召集工傷認定相關領域專家進行討論。專家庫成員可包括政府部門、司法機關、工會組織、高校學者、律師、企業安全生產專業人員、企業工傷保險專管人員、職工代表等。專家圍繞工傷案件的事實、情節、辦案程序、處理意見等方面進行分析研判,形成專家意見為工傷認定提供專業支撐。
三、建立雙公示制度。用人單位、受傷害職工(近親屬、工會組織)提出的工傷認定申請,人社部門決定受理的,在出具《工傷認定申請受理決定書》的同時,出具《工傷認定申請受理公示》,在受傷害職工所在單位的一定范圍內進行公示;在作出認定工傷決定后,人社部門按月將認定工傷人員信息通過本級人社官方網站或當地政府網站公示,公示期均不少于5個工作日,公示中應明確受理舉報部門和舉報電話。公示期間接到投訴舉報,獲得相關證據或線索的,人社部門應當及時開展調查,必要時可到用人單位和醫療機構延伸調查。
四、強化調查取證制度。各市、縣(市、區)人社部門要進一步完善工傷認定調查程序,確保調查取證質量。
(一)工亡(含突發疾病死亡,下同)、重傷、受傷害職工與用人單位存在較大分歧爭議的案件、經書面審核仍存在較大疑點的案件、群眾舉報的案件應當進行現場調查取證。
(二)調查取證時工作人員不得少于2人,并向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出示證件。工作人員應依法依規即時固定有關證據,做好《工傷認定調查筆錄》,調取有關證據材料。證據包括書證、物證、當事人陳述、證人證言、視聽資料、鑒定結論、勘驗筆錄和現場筆錄。工作人員進行調查核實時,應當采取合法手段和依法程序,客觀全面收集證據,應保守有關單位商業秘密以及個人隱私,為提供情況的有關人員保密。
五、完善集體研究制度。各市、縣(市、區)人社部門要成立工傷認定工作小組,對工亡、重傷、疑難等工傷案件進行集體研究,加強對大額基金支出工傷認定案件的全面“會診”,明確辦案思路,精準把握案件的認定情形,研究決定要形成書面材料,歸入工傷認定業務檔案。在認定工傷過程中,要嚴格把握傷情范圍,區分事故傷害與疾病是否具有因果關系,不得將與事故傷害無關的疾病列入工傷認定范圍,有條件的地方可探索委托當地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對傷病因果關系進行評定。
各市、縣(市、區)人社部門受理的工傷認定案件,由負責工傷認定的職能科室提出認定意見,經單位分管負責人或主要負責人同意后,作出工傷認定決定,要按照“程序合法、事實清楚、適用法規正確”的原則,嚴格執行初審、復審、審核的多級審批制度和《工傷認定工作規程(試行)》(晉人社廳發〔2020〕77號)規定的工作流程,杜絕人情認定虛假認定。
六、規范檔案管理制度。工傷認定檔案應包括卷宗封面、卷內目錄、認定工傷決定書、申請人提交材料(工傷認定申請表、授權委托材料、用人單位基本信息資料、勞動合同文本復印件及其他建立勞動關系的有效證據、身份證復印件、病歷資料復印件、死亡證明、公安機關出具的證明或人民法院判決書、事故責任認定書、路線圖等)、用人單位舉證材料、工傷調查取證材料、程序性材料(受理通知書、舉證通知書、送達回執等)、電子音像材料。工傷認定有關資料應一案一卷、專卷保存,按文書卷訂制保管。
各市、縣(市、區)人社部門要按照《工傷認定辦法》(人社部令第8號)和有關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規定,結合本地檔案管理部門要求,進一步規范工傷認定業務檔案制作、管理和移交工作,提升工傷認定業務檔案管理質量。
七、建立抽檢制度。省、市、縣(市、區)人社部門要對上年度工傷認定情況組織開展隨機交叉檢查。抽檢范圍包括但不限于工亡、重傷、突發疾病、交通事故等工傷認定案件。抽檢方式包括現場抽查、書面抽查、信息系統抽查等。主要檢查工傷認定程序是否規范、認定標準把握是否合法合規、認定材料是否真實有效等。交叉抽查工作由省人社廳制定方案,各地人社部門安排人員協助,抽檢結果反饋各市后,各市要對提出的問題進行核實、說明和整改,并按規定報送核實整改情況。各級人社部門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對發現虛假騙保、內外勾結、徇私舞弊違紀違法問題的,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姑息。
八、建立常態化風險排查制度。各市、縣(市、區)人社部門要按照人社部《關于全面梳理防范工傷認定風險隱患工作的通知》(人社廳函〔2023〕132號)和我省《關于印發<開展全面梳理防范工傷認定風險隱患專項行動的工作方案>的通知》(晉人社辦函〔2023〕276號)要求,常態化、經常性聚焦組織機構控制、業務運行控制、信息系統控制、內部管理控制等四個方面,全面梳理防范崗位設置、調查核實、結論作出、信息系統風險防控和預警、內控制度等環節內容,確保人員配置到位、制度建設完善、業務運行規范、適用法律準確、風險防范抓實,加強工傷認定工作全程管控。
工傷認定工作事關職工切身利益,社會關注度高、敏感性強,各級人社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配齊配強機構人員力量,保障工傷認定調查工作經費,組織開展政策培訓,提高業務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要不斷加強工作人員作風建設和廉政警示教育,實現規范認定、服務便民,提升工傷認定工作質量,充分體現工傷保險制度的公平正義,切實保障工傷職工和用人單位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確保工傷保險基金安全。
附件:1.工傷認定申請受理公示
2.工傷認定結論公示
3.工傷認定調查詢問筆錄
4.工傷認定現場調查記錄
2023年12月14日
版權所有:臨汾市藍色港灣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聯系電話:13096626668 地址:臨汾市堯都區鼓樓南大街2332號藍色港灣文化創意產業園 備案號:晉ICP備20000258號-1 技術支持:龍采科技集團 |